由于大脑发育需要,婴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但是也有宝妈有疑问,不知道宝宝什么时候睡觉时正常的睡眠,抑或疾病引起的“嗜睡”,那么今天小美来给宝妈宝爸们讲讲怎么分辨生理的睡眠和病理的嗜睡。 充足的睡眠能够保证大脑的良好发育。足月新生儿一昼夜需要的睡眠时间较长,约18~20小时。这对很多新手爸妈来说是比较担心的,其实这是正常的一种现象。
2~3月大的宝宝,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稍微减少2小时左右,约16~18小时;到了6月大,会再减少一些,约为14~16小时。
1岁的孩子,每天总的睡眠时间大约为14~15小时,2~3岁减少到12~13小时,4~5岁时约为11-12小时。
总的来说,宝宝的睡眠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睡眠以夜间为主,白天在活动间隙补充休息。但是也会因为一些环境影响,造成一些变化。
对于新生儿,在睡眠间隙能顺利觉醒要求进食,吸吮有力,反应良好,呼吸匀称,肢体温暖,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已经可以培养固定的作息习惯,如果作息相对规律,醒来后精神反应良好,能正常玩耍,正常进食,也一般不用担心。 那么怎么分辨由疾病引起的“嗜睡”呢?“嗜睡”在医学上是用来表示存在意识障碍的一个词。 很多家长可能不清楚,“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它大概的定义是: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做出正确回答和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所以病理状态下的睡眠增多,可能不仅仅是“嗜睡”,有些可能还存在“昏睡”,甚至“昏迷”。 如果家长们发现宝宝出现明显的睡眠过多,难以唤醒,或唤醒后精神反应较平时明显变差,容易再次入睡,就需要警惕意识障碍的存在。 婴幼儿期间比较常见的引起意识障碍的疾病包括颅内出血、颅脑外伤、低血糖、神经系统感染等;其中低血糖和神经系统感染最为常见,这需要妈妈们能够及时分辨,尽早就医!以免对宝宝以后的成长发育,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低血糖对于婴幼儿来说,也会因为低血糖引起“嗜睡现象。除“嗜睡”表现外,低血糖时,1岁以内的婴儿可能还会有喂养困难,皮肤苍白、青紫,哭声异常,颤抖,甚至惊厥等表现。2岁以上的儿童可能还会诉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只要仔细观察,一般家长都能发现异常而尽早就医。
当然引发低血糖病症的原因复杂而多样,其中包括围产期窘迫、窒息,早产儿,饥饿,喂养不当,严重感染、低体温,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各种遗传代谢性疾病。新生儿期低血糖可因没有经验的父母喂养不及时或喂养不当造成。若排除饥饿、感染等常见原因,反复发作的低血糖,首先要考虑遗传代谢性疾病,医院专科就诊。 神经系统感染儿童因为神经系统的保护屏障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神经系统的感染,最常见的是“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性脑膜炎”。
其临床表现除“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外,婴儿可能有前囟饱满,吐奶,尖叫,呼吸节律改变等,1岁以上儿童可能会表现出精神萎靡,2岁以上儿童可能会诉头晕,头痛,4-5岁以上儿童甚至可能出现胡言乱语,精神情绪异常,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感染大都继发于其他感染,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通常都会有发热的表现。由于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后遗症甚至生命危险,如果怀疑,请尽早就医。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 可预约儿科体检! //往期热点// 好有爱!你见过藏在童话王国里的儿科吗? 美琳达私家儿科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我们珍视的宝贝 医院都在排长队,聪明的妈妈都带宝宝来了这里~ 美琳达儿科暖心式就诊流程为孩子打造童话般的就医环境 广告 广告 //近期优惠: 广告 美琳达北京白癜风哪里好北京中医白癜风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