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纪录片里,牛被放倒、去角,关在狭小的笼子里悲惨地度过一生—— 如果你也看了类似的纪录片而认定奶牛是被人奴役一生虐待至死的悲惨动物,从而决定不喝牛奶,那么很遗憾,你并没有了解奶业对动物福利影响的全部方面。而如果你选择了有机奶作为替代品,认为这是对动物福利负责的方式,那么很遗憾,你大概错了80%。 本文中小象君就以美国为例,带大家了解一下现代奶产业。虽然目前国内奶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在观念和设施上可能会有所落后,但是大型奶牛场里的动物福利也已经有了不少进步,也许可以期待一下未来。 毕竟科技发展地日新月异,除了促进工业化,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上的动物福利。现在的奶牛场,早已不是宣传片里上世纪的样子了。 奶牛的一生 不知道有多少看到过奶牛受苦视频的观众真正了解过奶牛的一生。先让我们看看一头奶牛从出生到死去都会经历什么叭! 小牛和任何宝宝一样,到了预产期,都有人紧张地盯着母牛忽然生产,而真正生产的时候,母牛会被带到铺好干草的产房,有农民在旁看守。遇到难产的情况,兽医则会用铁链把小牛拉出来。 看图想象一下,图源:自己截的《银之匙》 虽然可能看起来有点残忍,但实际上只要你和牛相处过就会知道他们是怎样的庞然大物,不靠这些硬核工具,光凭人力是根本无法把小牛和母牛从痛苦中拯救出来的。 生出来的小母牛会受到精心照料,被人工喂养到两岁左右,直到她性成熟并且发情。接下来她会接受来自某只基因优良的公牛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然后经过漫长的九月怀胎,生下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生下孩子后她就可以正式加入产奶大军了,生完小牛后的母牛会进入大约多天的哺乳期。等到哺乳期过后,她就会和其他不产奶的牛一起过着吃吃喝喝的日子。 不产奶的牛又被称作drycow(中文没有对应的名词,大概就意会为干牛吧),她会一直“干”到她下次发情为止。当然,人工授精也不是百发百中,所以也会有不产奶也不怀孕的我们称之为open的状态。一头牛具体会open多长时间也就因牛而异了,不过一般在“干”了两个月后奶牛就可以再次受孕了。 一头牛的奶量大约在第五年达到巅峰,产奶量低的奶牛就会被送去屠宰。从小养到大,养了五年的奶牛,实际能够产奶的时间也不过三年,所以成本是每个奶场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奶牛产业的误区 误区一:世界上喝牛奶的人这么多,牛一定一年天都在被挤奶,要被挤到死。 如果你和象妹小时候一样曾经疑惑过奶牛是怎么做到产这么多奶的,一定也想过这个问题,他们是不是一年天都在产奶?为此小象君还特意问过妈妈,不求甚解的妈妈表示,是的,奶牛一生只要生一次小牛,在不断挤奶的刺激下她就可以一直产奶。奶牛们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了!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经知道,一头牛一年大概能产三百多天奶,不过世界上喝牛奶的人这么多,不但西方国家长久以来有喝奶的传统,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鼓励多喝牛奶。那么在满足用奶需求的前提下,我们要怎么确定确保我们的牛能够产出足够的奶呢? 第一是在人工授精时选择基因优良的公牛。和狗的外型,稻谷产量,玉米甜度等所有的家养动植物的特征一样,奶的产量一直是奶牛品种繁育的重要标准。为了繁育出产奶量更多的奶牛,奶农们不光倾向于挑选产奶量高的母牛生的小母牛,也会对他们生的小公牛青睐有加,毕竟就算母牛再能产奶,还是需要公牛为母牛提供精子的——至少需要一只吧。而如果这头公牛基因优良,可能产下更高产的母牛,那可以想象许多奶农会想要他的精子。 然而在人工授精技术成熟以前,一只基因优良的公牛的用处有限——即便他的主人能够带着他开车到处与母牛交配,或是奶农赶着自家发情的奶牛专门慕名来配种,那也不过是在有限的方圆几十里内,且如果第一次受精失败了,还要重新把牛运过来。多次、反复的长途运输对牛带来的生理心理上的压力也会让动物福利打折扣,更别说还要他们在高压下强行硬起来,是我我也硬不起来。 而有了人工授精以后,奶农们就可以将精子储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再用。如果这一次受孕失败,也可以比较容易地用储存的精子进行下一次尝试,免去了来回运输牛对牛的心理生理造成的压力。 第二是通过科学研究结果,现在的奶业从业人员已经了解了催产素(oxytocin)对于奶牛产奶的极大促进作用,而如果你没听过“催产素”,你可能听过它的别名“爱的激素”——它是让情侣渴望拥抱、爱抚、亲吻等一系列亲密行为的源头,也是让妈妈对孩子产生母婴联结的重要激素。 划重点,爱的激素。 爱的激素是不会在被逼迫的情况下、忧愁的情况下、或者压力大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为了奶牛能够多产奶、产好奶,奶农们都在尽可能地为奶牛创造舒适的环境,比如在我们学校的农场就有一个巨大的按摩机,奶牛们没事就走上去刷两下。 欣赏一下这个满足的侧脸 虽然坊间有传闻放古典音乐可以让牛产更多的奶,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有难度,而且也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 至于牛的吃食就更讲究了。产奶是一件非常累牛的事情,有形容说那体能消耗就像是二十四小时都在跑马拉松,需要摄入大量的能量。这种情况下,如果吃的营养不均衡,分分钟出现代谢疾病、低血糖,产奶量自然下降。现在的全自动挤奶,小电脑不但能精确计算奶牛产奶量,还能根据产奶量的下降提醒奶农——这头奶牛该增加吃食了。 简单来说,提高奶牛福利是一个对奶牛好也对奶农好的操作,如果能够让奶农有足够多的知识,相信他们也会选择这样双赢的局面。 然而可惜的是,在千年的喝奶历史中,人们在近几十年费了老大劲千辛万苦找到了能让母牛高产、人们喝奶喝得痛快的生产方法后,牛奶的需求在西方国家却一直在下滑——正是因为许多人认为牛奶是反动物福利的直接结果。这导致了奶价低廉,奶农们纷纷转业,或是没有成本维持动物们较好的福利,着实令人扼腕。 (这里说的是一直有喝牛奶传统的西方国家,在我国,牛奶算是新中国人们生活条件逐渐变好才开始追求的营养丰富的食品,需求应该还是会继续往上涨的。) 误区二:人工授精是在强奸奶牛 首先,强奸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人类的感情在动物身上的投射。在动物的世界,人类社会的规则本就不适用,比如许多反对人工授精的人崇尚“自然交配”——但纪录片里就能看到,自然界里的野牛群,一只体型是母牛两倍的公牛狂奔追上母牛然后交配,所以,这不算强奸? 亚洲所说的野牛通常是指白肢野牛(Bosgaurus) 其次,希望大家明白,许多动物是有发情期的。牛平均21天就会发情一次,一次大概持续一整天。在发情期间,母牛会表现出想交配的一系列举动,比如允许其他牛骑到自己身上(平时想都不要想),舔舐生殖器等。 别的牛也会因为察觉到发情而尝试骑到这头牛身上,甭管自己行不行,而发情的牛则会任由它骑。(小象君就曾看到一头母牛追着另一头发情的母牛骑在她身上,半天摸不着头脑。) 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过如果非要投射人类的情感的话,那只能说她的表现是在「求交配」,「强奸」也依然不成立。 奶牛产业的问题 1.关于人工授精 还是先回到刚刚讨论了许多的人工授精上来吧。人工授精虽然减缓了带着牛到处交配的压力,但也给家养牛群带来了严重的基因瓶颈——只需要一头公牛就可人工授精成百上千头母牛,甚至已经去世的公牛,如果他的后代产奶量高,他的精子还会被继续使用。基因瓶颈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这些牛的基因多样性缺失。 如果一头作为种牛的公牛有隐性的遗传病,就可能传播给数以千计的胎儿。比如上世纪-年,美国的安格斯牛(对,那个产安格斯牛肉的品种)就常常能见到会导致小牛骨骼畸形从而胎死腹中的骨硬化病。最终,这些带病个体都溯源到同一头公牛携带者身上。这其实是一种不常见的隐性遗传病,但由于这头公牛精子的高度使用,造成了隐性遗传病的显现。 安格斯牛 现在随着基因技术的普及,隐性遗传病的状况有望改善,但全美所有奶牛的爸爸都是同样几头产奶基因优良公牛依然是个无法改善的硬伤。 2.关于去角 有的纪录片会展示去角时候牛的惨状引起观众同情而反对喝奶。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们之所以要给牛去角最开始是为了防止他们在牛场中互相伤害,伤口感染发炎,影响产量和牛的寿命,同时也为了防止他们伤害人类。 去角到底是不是一个残忍的手术? 先来看看牛角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吧!一头完全成熟没有去角的牛,角从内到外分别是和头骨连接的中空的骨头(cornualprocess)、真皮(corium)和角质。其中角质是由角的根部真皮的特殊细胞epiceras长出来的。 图中epiceras在角的根部 如果这时候试图把牛的角去掉,不但需要锯掉骨头,还可能将原本被密封在头骨里面的大脑暴露在外界空气里,引发严重炎症和其他寄生虫趁机而入。 但是在小牛3-6周进行「去角」的话则简单得多,这时候的角还没成型,如果在完全麻醉的情况下,将epiceras细胞用烙铁烫死,角就不会长,但头骨依然完好无损,大脑也不会因此暴露。这样的手术快且对两方的折磨都小很多。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小牛的头骨较为脆弱,如果去角的人技术不熟练,可能会损害到大脑。或者烫错地方导致角继续长,这时候想再去角对双方就都是场折磨了。 另一个去角带来的问题是,这一切如果在有麻醉的情况下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有的农场主在没有麻醉没有兽医监督的情况下私自给牛做手术,牛可就很遭罪了。但没有麻醉私自手术这个情况也不是去角独有的,甚至不是牛这个动物独有的问题,所以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奶业带来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需要行动起来阻止类似的不规范手术。 3.关于小牛 每一头母牛在产奶前都必须生一头小牛,但相比起能产奶的母牛,小公牛的数量远远多于市场所需。除了个别能够被当种牛,大部分小公牛就不得不遭受送到屠宰场的命运。 另外,为了便于管理,许多母牛生的小牛都是人工喂养,虽然人工喂养也能够保证营养均衡,但生下来就母子分离的确在情感上让许多人和牛难以接受。 有机奶≠福利奶 那么,因为这些奶业存在的问题,我们除了不喝奶,是不是就只能选择有机奶作为代替了呢? 虽然很多有机奶都喜欢给自己的包装打上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几只牛慢悠悠地在漫步,一幅田园风光,让人有种“牛自由自在生活,自由产出高质量奶”的联想,但很遗憾,“有机农场”这个词不光只是让牛在草原上漫步。获得「有机」资格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不能使用抗生素。 看上去就很“有机”的有机奶广告, 绝对没有打广告的意思 你们知道奶牛最经常得的病之一是什么吗? 乳腺炎——一种由细菌感染的疾病。得了乳腺炎的母牛不但难受,产奶量也大大减少。乳腺炎其实不难治疗,用抗生素就可以在几天内解决,而用药期间奶牛产的奶确实会含有抗生素,但是会被直接倒掉,不会流入市场。在美国,食品药物安全管理局会严格测量奶中的抗生素含量,防止带有抗生素的奶流入市场。 每一种常用抗生素也都有严格规定,需要在停药几天、药物完全从牛身体里代谢出去以后才可以重新把奶投放到市场。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定,被查出奶箱里的药物含量超标,奶农就面临着整个奶场的奶都白挤的风险,所以也不会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强行提早开始挤奶。 不给使用抗生素还带来另一个动物福利问题,即不能在有机农场里的奶牛身上轻易做手术,特别是可能细菌感染的大手术,或者做了手术却只能使用其他方式解决手术后可能的感染。然而目前为止防止感染最有效的依然是抗生素。 所以,这些奶农为了保住“有机”的名号,可能会将小问题一拖再拖,直到拖到不能再拖了,才把需要手术的奶牛转送给无机奶场。 我想大家拒绝牛奶大多是从动物福利和环境压力两个方面出发,本文只讨论了动物福利方面的争议,也不无意劝大家多喝牛奶。只不过喝牛奶是不是违反动物福利,确实有可以讨论的地方。但是需要讨论的部分未必是纪录片里所呈现出来的那些内容,希望大家不要被情绪牵着鼻子走,科学理性地把奶业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来看待,然后再来决定你是要喝牛奶还是燕麦奶。 彩蛋 看图说话:牛每天都在狭小的空间里活动,一辈子都被关着。(错误) 顺便科普一下吧,这就是一个饲料槽,那个刚好够一个头伸出去的栏杆有个叫夹头(headlock)的机关,如果兽医来场里,就可以趁牛吃东西排排站好的时候把上面那个夹头放下来,牛依然可以吃饲料,四肢也可以活动,只是头被卡住无法自由走动。这样兽医可以很快把每一只牛都检查一遍,检查完了就可以放走了(不然要兽医守着一只只数,找到几百只里唯一没检查的那只吗?) 原标题:《喝牛奶就是对奶牛的残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