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治疗和监护 来源:个体化教育个体化教育 接上期《低血糖的分类、可能诱因好预防策略!》 本期介绍在这里,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孟俊华老师做客《专家讲糖》,为大家全面讲解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相关知识。 在上期《专家讲糖》中,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孟俊华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低血糖的基本知识和预防对策。今天,孟老师要继续为大家分享低血糖的治疗和监护。 发生或怀疑低血糖:及时采取措施糖尿病患者怀疑低血糖时,立即测定血糖水平,已明确诊断,无法测定血糖时暂按低血糖处理。意识清楚者:口服15-20g糖类食品(葡萄糖为佳);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液20-40ml静脉注射,或胰高血糖素0.5-1.0mg,肌注。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较1型糖尿病患者低。严重低血糖事件在2型糖尿病早期并不常见。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低血糖的发生和血糖控制的关系逐渐密切。在胰岛素治疗开始后的最初几年,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到病程后期,风险可大大增高,强化治疗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确定后续方案每15分钟监测血糖1次:血糖仍≤3.9mmol/L,再给予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血糖在3.9mmol/L以上,但距离下一次就餐时间在1h以上,给予含淀粉或蛋白质食物;血糖≤3.0mmol/L,继续给予50%葡萄糖60ml静脉注射。 低血糖未纠正者:及时分析、优化方案对于低血糖未纠正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5%或10%的葡萄糖,或加用糖皮质激素。应注意长效磺脲类药物或中、长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不易纠正,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长时间葡萄糖输注。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24-48h。 低血糖已纠正者:积极调整,预防低血糖对于低血糖已纠正的患者:应了解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调整用药;伴意识障碍者还可放松短期内的血糖控制目标;注意低血糖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建议患者经常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对患者实施糖尿病教育,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儿童或老年患者的家属要进行相关培训。 小结 在这里,孟老师小结道,临床上对于清醒的低血糖患者,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即可有效改善低血糖症状,而严重低血糖患者,则需及时送医治疗。建议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最好随身携带些葡萄糖片或果糖,以备不时之需。 孟老师强调,对于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及时分析各种引发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疗和监护措施,加强患者管理与教育,特别是帮助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进行充分的自我血糖监测,防止低血糖的再次发生或减少其危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情况可及时补充能量或调整治疗方案,尽量将低血糖风险降至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