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以后,是否能够有效的减少低血糖的持续时间,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李强教授(哈大二附院):低血糖最主要的危害是中枢系统的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如果由于低血糖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明显增加,那么对控制血糖的努力就是严重的打击,因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并对患者的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许多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T1DM患者中发生率非常高,与频繁发生低血糖事件有关。另外,T1DM患者由于本身胰岛素绝对不足,对胰岛素敏感,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高。HUN(无症状低血糖)通常见于病程较长、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造成神经纤维内山梨醇、果糖以及其他代谢物质堆积、渗出,以致神经纤维水肿或肿胀,神经传导功能发生障碍,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此时因为交感神经病变,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减少,使机体对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反应降低,以及胰高血糖素对低血糖的反应缺陷,从而不产生典型的低血糖表现。另外,部分慢性低血糖患者因为血脑屏障葡萄糖转运系统上调,适应了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即对低血糖有较大的耐受性,也会发生HUN。此外,部分患者发生HUN还与睡眠时的低血糖性自主神经障碍以及大量运动有密切关系。由于HUN较有症状的低血糖反应的潜在危害性更大,因此如何及时发现HUN,从而有效的预防、避免低血糖,尤其是HUN的发生,在糖尿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是个重要环节。有资料显示90%的重症患者中都会发生的低血糖,随之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渐增加。3个试验均已表明,强化胰岛素治疗可达到和保持正常血糖水平,进而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另外两个多中心试验并未显示强化治疗能达到理想的正常血糖控制的作用,因为严重低血糖增加而被提前终止试验。由26个随机临床试验、位患者组成的荟萃分析显示,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全因死亡率无影响,但同时将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加了六倍。因此,及时发现并纠正低血糖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步骤。近期的一项试验显示儿科ICU患者中强化胰岛素治疗短期获益,另一近期试验证实了在重症患者中实时CGM组中严重低血糖的发生频率显著降低(1.65vs11.5%,P=0.),CGM技术的应用将严重低血糖的绝对发生风险降低9.9%(95%CI1.2–18.6),须干预的严重低血糖降低10.1%(95%CI5.4–83.3),因此实时CGM系统降低了低血糖事件发生。在重症患者中,准确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CGM)也许是减少强化胰岛素治疗所致的严重低血糖、保证有效、安全降糖的最佳手段。随着RGMS(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RGMS以其操作简易、安全、结果准确等优点而广泛应用,有利于医患对病情更全面的了解,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针对性和动力,使代谢控制目标更加个体化、科学化、合理化,但在使用RGMS时需考虑到它的局限性,应根据临床经验、患者症状、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即利用各监测手段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正确判断低血糖,特别是HUN的发生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哪的白癜风医院权威哪里的医院治白癜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