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多数人处于熟睡中,此时发生低血糖很难被发现,低血糖要比高血糖严重得多,糖尿病人要做好防治。发生低血糖怎么办?下面介绍防治夜间低血糖的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一、3种糖尿病人睡觉容易出现低血糖:有3种糖友的发病几率较大,即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人、血糖波动较大的1型糖尿病患者、睡前用中效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中效胰岛素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注射后6~12小时,所以在黎明前1~3时容易发生低血糖)。 二、夜间低血糖的处理方法:1、轻者口服糖类食物或饮料。2、重者立即静注50%葡萄糖液60毫升,症状不改善可重复注射,并同时给5%~10%葡萄糖液静滴。3、紧急情况可肌注胰升血糖素1毫克(老年人最好不用)。4、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可促进肝糖异生和输出,使血糖浓度增加,对抗低血糖症起辅助作用。 三、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办法:1、保持生活规律,防止食物摄入不足及运动过量。2、做好血糖监测。最好做到每周二次全天血糖监测,包括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必要时加凌晨3:00,根据血糖波动,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3、老年患者如睡前血糖偏低,小于5.6mmol/L,要及时加餐,同时减少降糖药物用量,防止低血糖。4、加强糖尿病教育,认识低血糖的危害性,科学合理的应用降糖药,不能偏信广告,滥用自制降糖药。5、当合并感冒、发烧、手术等应激状态影响进食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下调降糖药物用量。6、当合并肾病、肾功能不全时,要及时下调降糖药物用量。7、反复晨起高血糖时,不要盲目增加降糖药物用量,要防止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晨起高血糖现象,要及时监测夜间血糖,合理调整降糖药物用量。8、一定要让患者身边的人知道患者病情,以及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问题,及如何帮助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以防万一,最好不要独居一室。 以上高危人群要勤检测血糖。不仅要查早晨空腹和三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数值,还要抓住“三餐前、睡前和夜间两三点钟”这几个低血糖高发的重要时间节点做好血糖监测。医院始建于年,是晋中市卫计委批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医院。脑血管超声,脑血管病,疼痛医院水平,年开展的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填补了山西省该项技术的空白。重点技术有脑血管病针灸康复,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超声可视化引导下治疗带状疱疹,肌筋膜综合征,肩周炎等顽固性疼痛。br治疗白癜风方法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