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在生活中很常见,正常人偶尔的没有进食或者活动量过大都会发生,轻微的低糖现象,机体能够自我纠正,对健康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严重低血糖的危害却要引起重视,特别是糖尿病人。 今天我们就为你说说“低血糖”。 1、低血糖过程中,人体的生理变化 当血糖低于4.6mmol/L时,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开始受抑制;3.9mmol/L是低血糖的“预警线”,当血糖低于3.8mmol/L时,人体升糖激素开始释放,包括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等;当血糖为3.2-3.8mmol/L时,患者可能有症状发作,如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出汗、手抖),或神经性低血糖;当血糖降至3.0-2.8mmol/L时,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无法执行复杂任务;当血糖1.5mmol/L时,出现严重神经性低血糖,意识模糊、抽搐、昏迷。 2、低血糖是一种“警报” 一般来说,低血糖会引起明显的症状,比如四肢发冷、寒颤、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这些症状实际上是人体发出的一种“警报”,提醒患者此时血糖过低了,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3、无意识性低血糖 在实际生活中有部分患者在发生低血糖症时并没有类似明显症状出现,这就是“无意识性低血糖”。实际上“无意识性低血糖”并不是没有一点症状,只是这些症状包括意识模糊、行动迟缓等并没有引起患者本人注意,没有起到预警的作用。这样患者往往麻痹大意,没有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进而引起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4、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标准是血糖<2.8mmol/L,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就是低血糖。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更高、危害更大。 5、饥饿感≠低血糖 血糖偏低,可能会有饥饿感。但是如果血糖偏高,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也会出现饥饿感。因此,当出现饥饿感时,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血糖是高还是低。 6、引起低血糖的因素 常见的因素有药物(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以及用药后未及时进餐、节食过度、运动量过大、空腹酗酒等情况。 7、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阈值并非固定不变 对于长期高糖患者,他的低血糖反应阈值已经上调,如果血糖下降速度快,这时即使血糖正常,患者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我们称之为“低血糖反应”。 8、低血糖的救治 低血糖救治需要争分夺秒。可以迅速进食“单糖”食品如糖块、果汁、蜂蜜等,因为这类食物可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从而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而“多糖”食品如馒头等淀粉类食品,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其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以上就是关于“低血糖”的几个小知识。“低血糖”是糖尿病过程中会发生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希望糖友们要注意,如果一旦发生低糖现象也不要惊慌,正确采取措施,及时诊治。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