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与解毒奇谈 小标题: 以毒攻毒 老鼠药与抗血栓药 葡萄糖也是解毒药 饮酒解毒 以毒攻毒 我们医院曾抢救过1例严重中毒的患者,被送到急诊室时,已处于半昏迷状态,原来是喝了1小瓶杀虫剂“敌敌畏”(属于有机磷类农药)。医生护士们一通的忙活,插管洗胃、静脉注射解毒药、保持呼吸血压、监护生命体征等等。其中有一种叫做“阿托品”的解毒药,是有机磷类中毒的殊效药物,当时,在三个小时内,给这个病人注射了大约多毫克,也就是每隔5--10分钟,就给注射10毫克,就是那种玻璃小安泡瓶60多只,污物桶里满是小玻璃瓶。但是,病人还是没有出现用了阿托品后应当出现的状态——“阿托品化”(即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瞳孔开大、皮肤干爽等,有机磷中毒的症状与阿托品化的症状正相反),应该是说明病人的中毒还是比较深的,阿托品的用量还是不够量的。 这个时候,主治医生就感觉有些辣手了,为何?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有机磷中毒病人使用了好几百个毫克的阿托品,就应当出现一定的阿托品化的状态,这个病人却毫无反应!你要知道,阿托品,也是很毒的药物,大约1毫克是医治量、10毫克是中毒量、毫克是致死量啦,这个病人已使用了三倍的致死量了,还没有甚么阿托品化的反应,主治医生斟酌如果继续加大阿托品的用量,这个病情是不是产生一个质的转变,即由敌敌畏中毒转化成阿托品中毒! 经过多学科会诊,达成了3项共鸣: 1、由于毒物在病人体内产生了较多的吸收,可以对抗阿托品的药效,掩盖了阿托品化的出现,继续使用阿托品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2、即使没有出现阿托品化,由于敌敌畏中毒症状没有明显的进一步加深,也说明阿托品起到了效果。 3、为了避免阿托品中毒的产生,延长阿托品给药的间隔时间,每隔10--15分钟注射10毫克,以便视察疗效表现。 在下面的三个小时里,又使用了毫克阿托品,最后阿托品化的表现逐步的显现出来。前后使用阿托品接近毫克,相当于正常人的五个致死量! 到后来,有一次急诊室主任调侃说:药房买来的阿托品不会是浓度不够吧!另据文献报导,在抢救有机磷中毒的进程中,阿托品有使用到上千毫克的! 有机磷类毒物(有杀虫剂类如敌敌畏、马拉硫、乐果、杀螟松等,有毒气类如沙林、塔崩等)虽然毒性巨大,荣幸的是有一个相应的解毒药在那儿等着它,就是上面说的阿托品,但是,阿托品本身也是一个毒性巨大的物资,所以,使用阿托品解救有机磷类毒物中毒是医药学上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以毒攻毒的医治方案。 (有机磷类毒物,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后使患者体内胆碱酯酶蓄积,而后出现胆碱酯酶过盛引发的M样、N样和中枢神经的中毒症状,其中M样也叫做毒蕈碱样症状,就是类似于毒蘑菇中毒的症状,表现的最强烈,如出现心脏抑制、肺水肿、呕吐腹泻、大汗淋淋、皮肤湿冷、瞳孔缩小等,是致使中毒死亡的主要机理。阿托品,最初是从颠茄、曼陀罗等有毒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现已人工合成,它的药理作用表现与M样症状完全相反,使用了阿托品后,出现心脏兴奋、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口干、皮肤干热、面色潮红、便秘、瞳孔放大等。) 老鼠药与抗血栓药 有一类老鼠药,是抑制血液凝固的毒物,动物大剂量摄食后,并不是立即被杀死,而是经过几个小时乃至一天的工夫,动物的内脏开始逐步的出血,然后才毙命。这类慢性毒性的毒饵,不容易引发老鼠群体的警觉,有利于提高毒饵的利用率。这类毒物叫做双香豆素类,在人类使用的药物中,华法林就是这类物资,用于防治心、脑、肢体等各部位血栓的构成,使用的剂量很小,每天就是服用2.5毫克。即便是这么小的剂量,有的人也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是皮下出血点(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色皮疹),这就意味着中毒啦,服药者的血液凝固能力下降了,继续发展的话,有可能造成眼底出血、关节腔出血、脑出血等,那问题就闹大了。这时候的华法林就需要减量或停用,荣幸的是也有一个对抗药,就是维生素K,这个维生素的作用与华法林正好相互对抗。 没想到吧,大剂量的华法林做成毒饵,就是老鼠药,极为微量的给与人类使用,就是一个很经常使用的避免血栓药物。 (市售的“杀鼠灵”主要成分就是华法林) 葡萄糖也是殊效解毒药 血液中的糖分,主要是以葡萄糖的情势存在,我们吃的谷物食粮类食品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转化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成为了“血糖”。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就是增进血液中的葡萄糖向细胞内转移,在细胞内葡萄糖进行“燃烧”,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然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类似于煤炭、汽油等燃料的燃烧)。当一个人的胰腺出了问题,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时,血糖不容易进入细胞内,就存留在血液中,当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时,排出的尿里面就有了糖,这就是糖尿病出来了,由于,正常人的尿里面是没有糖分的。 所以说,糖尿病的病发机理,就是人体内胰岛素的缺失,糖尿病人到中后期,都要注射胰岛素进行医治,这就是治疗学上最著名的金法则:“缺甚么补甚么”。 胰岛素是高效率的药物,人体24小时以内生理分泌量的胰岛素不超过50个单位量,药厂在制作成胰岛素药品时,是在一个10毫升小药瓶里装着个单位的胰岛素,所以1毫升的药液就含有40个单位,相当于一个人一天1夜的需求量,依照三餐前注射的话,每次的注射量都是在零点几毫升的范围,取药量都是很微小的,一不留神,就可能过量。 正常饮食的人可以在生理量的胰岛素保护下,保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凌晨空腹血糖不超过6,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8)。糖尿病患者由于缺少胰岛素血糖太高,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医治,随着胰岛素进入人体,血糖随即就开始逐步下降,如果使用的胰岛素一旦过量,会出现低血糖症。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饥饿的感觉,过度饥饿时会引发心慌、出汗、头晕等症状,其实这就是低血糖的表现。由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症状,轻者就类似这类饥饿的感觉,重者会进一步引发眼前发黑、晕厥、休克、昏迷乃至生命危险,这就胰岛素中毒了。 葡萄糖就是胰岛素最标准的解毒药,由于胰岛素很容易使用过量引发严重低血糖症,所以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都应当在手头备有葡萄糖,应急的时候,喝一杯葡萄糖水,低血糖的症状就可以扛过去。葡萄糖是单糖,而蔗糖是双糖,它的份子结构式是葡萄糖+果糖,到了肠道里面,还要分解出葡萄糖,然后才能吸收,所以蔗糖的效果较葡萄糖要差一点。 曾有一个“臭名昭著”的胰岛素休克疗法,是针对躁狂型精神病人的,医生给处于狂躁状态的精神病人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随即这个病人就会由于低血糖昏厥而进入休眠状态了,就是利用了胰岛素的毒性效果。 (点燃了“固体酒精”) 饮酒解毒 最近几天看到在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北京中科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