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0314/4786590.html“羔羊瘫软症”即以新生羔羊为主要发病对象,以倒地瘫软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的统称。临床上以出生3~7d的杂交波尔山羊最为常见。而“羔羊瘫软症”的元凶有羔羊痢疾、大肠杆菌、羔羊低血糖和羔羊白肌病。基于此,分别介绍这4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与药物治疗,初步认定导致“羔羊瘫软症”的元凶有羔羊痢疾、羊大肠杆菌、羔羊低血糖和羔羊白肌病4种疾病,其具体情况分别如下:羔羊痢疾1.病因B型魏氏梭菌,自然感染潜伏期1-2天。病初,精神萎顿,低头拱背,不想吃奶。不久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愁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后期,有的含有血液,直至成为血便。羔羊逐渐虚弱,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常在1-2天内死亡。大多通过羔羊哺乳、饲养员的手和羊的粪便进入羔羊消化道,也可能通过脐带或创伤感染。该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羔羊,其中以2-3日龄的发病最多,7日龄以上很少患病。2.预防措施加强妊娠母羊饲养管理。使母壮羔肥,从而增强羔羊抗病能力。搞好卫生工作,产羔前对栏舍进行严格消毒,并做好母体、乳房及用具的清洁卫生,并注意防寒保暖。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每年秋季给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苗或羊三联四防菌苗,产前2-3周再给母羊注射一次,可预防该病的发生。羊大肠杆菌1.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这种疾病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手上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可分为肠炎型和败血型2种。肠炎型多发于2-8日龄新生羔羊,病羊腹痛,拱背,虚弱卧地,如不及时治疗,可在24-36小时内死亡。败血型多发于2-6周龄的羔羊,羔羊口吐白沫,鼻流黏液,四肢关节肿胀疼痛,最后昏迷,多于发病后4-12小时内死亡。该病主要侵害数日龄至6周龄羔羊,3-8日龄幼羊也有发生。2.预防措施加强孕羊管理,确保产前产后营养充足。平时要保持羊舍卫生清洁,通风干燥。发现疑似病羊,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病羊的粪便和分泌物、棚圈、用具等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做到不留死角,彻底干净。死羊要深埋或焚烧,做无害化处理。结合病情状况,对症治疗,细心护理。重痢孢封,1kg体重注射0.10-0.20mL,每天一次,连续使用2-3天。乙酰甲醛注射液,1kg体重注射0.05-0.10mL,每天一次,连续使用2-3天。新生羔羊可配合灌服胃蛋白酶0.2-0.3g,轻度脱水可灌服米汤、羊奶等。羔羊低血糖症1.病原羔羊低血糖症是羔羊出生后3-7天发生的代谢性疾病,以步态不稳、四肢无力、卧地不起、畏寒发抖为主要特征。发病原因多由于母羊妊娠后期营养消耗过多,体质差,乳汁营养不全或产后泌乳机能障碍,产奶量不足,以及羔羊出生后不能充分吸吮母乳引起;或因波尔山羊生长发育快,营养跟不上,以及羔羊患有消化不良,营养衰竭、贫血及精料中营养不全等,均可导致该病发生。2.预防措施用50%的葡萄糖溶液40-60mL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每隔6小时一次。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mL,每天静脉注射一次,连续使用3天。口服能量合剂20-40mL,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天。加强母羊妊娠期间的管理,供给母羊富含营养的优质草料。防止羔羊饥饿,对多胎羔羊要及早实施人工喂乳或饲养精料。羔羊白肌病1.病原羔羊白肌病,又称肌肉营养不良症,是饲料缺乏微元素硒和维生素E而引起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症状是羔羊发病后脉搏、呼吸明显加快、多数发病羔羊主要表现为精神差、贫血、消瘦,有的羔羊卧地不起,不愿活动。幼龄羔羊畅饮腿脚发软,不能站立而导致不能正常哺乳,后逐渐消瘦,数周后死亡。一般观察羔羊的发病症状,分析怀孕母羊、哺乳期母羊及羔羊日粮中硒和维生素E的添加量。根据羔羊剖检的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血清硒含量低于0.mg/mL的结果,即可判定为羔羊白肌病。2.预防措施加强母羊饲养管理,供给优质豆科类牧草。新生羔羊一般出生后3天内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复合注射液1.5mL。在出生后第20天再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复合注射液3mL。临床上一旦发生羔羊瘫软症,首先从症状和消化道病变分辨出感染型和营养缺乏型疾病,然后用特效药进行药物治疗性诊断,基本可以确定病症。 免责:本平台致力分享网络信息,文中观点仅代表其个人观点,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